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窺見,與iF和紅點這類設計獎不同的是,Beazley更加強調設計在解決社會問題中的重要性,這是Beazley Award的評選標準之一,也是在不久的將來,軟裝設計師應該努力的方向之一。
倫敦設計博物館公布了今年Beazley Award的入圍名單。所以,這周,我們打算認真地蹭個熱點,并希望提供給軟裝設計師一些有意義的思路。
作為世界知名的設計獎項之一,Beazley 由倫敦設計博物館 Design Museum 發(fā)起,至今已舉辦了十屆,設有六個獎項類別,分別是建筑、數字、時尚、平面設計、產品及交通,經國際知名設計師、展覽策劃人等角色共同評選出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概念產品和設計師。
從2007年起,今年是Beazley成為一個世界級獎項的第十年。COHIM摘選了入圍Beazley Award中的部分建筑作品,希望對軟裝設計師有所啟發(fā)。
2017 Beazley Award 入圍作品摘選
埃塞爾比亞的「瓦爾卡蓄水塔」
Warka Water
設計師:Arturo Vittori
/項目故事/
蓄水塔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兒,但是,顏值這么高的蓄水器還是頭一回見。BTW,瓦爾卡蓄水塔得以在埃塞爾比亞投入使用,費用還是眾籌而來的。
用絲網收集雨水、霧氣、朝露、夕露中的水分(每天可收集13-26.4加侖的水)
塔頂有反光片(可防止鳥類飛過,留下排泄物: )
無需電力支持(很容易組裝,大概一個小時就可以完工)
蓄水塔所在的村莊里也有一顆名叫“Warka”的樹,有媒體稱“它還能夠聯系村莊之間的社會關系,因為當人們去取水的時候,可以聚集在蓄水塔周圍聊天、交流,就像是過去人們在茂密的Warka樹下納涼一樣。”
由此可見,設計的神奇之處就在于它是連接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鍵紐帶。
北京胡同里的「小樊的'插件家'」
Mrs. Fan's Plugin House
設計機構:眾建筑
/項目故事/
這個作品恐怕大家都不再陌生了。樊小姐成長在西城區(qū)胡同院一個普通家庭,在她上高中的時候,胡同日漸擁擠破敗,于是樊家舉家搬遷到郊區(qū)的一棟樓房。
可是胡同里的人情味仍然吸引著她,于是她改造了自家的這間老平房。
客廳比原來的平房高近一倍(樊小姐有幽閉恐懼癥)
衛(wèi)生間天窗藏了一個藍色頂面(霧霾天也能看見藍天)
無水堆肥排污系統(tǒng)(胡同里沒有完善的排污系統(tǒng))
房子的板材之間用鉤鎖連接(可在一天內完成搭建)
從這個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設計的無限想象力和魅力,它可以如此徹底地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從而影響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軟裝設計師作為居住空間的再造者,更應將這種理念和可能性注入空間中,為業(yè)主創(chuàng)造一種更加舒適美好的生活。
2014 Beazley Award 提名作品摘選
阿塞拜疆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HeydarAliyev Center
設計師:ZahaHadid
/項目故事/
由著名建筑師扎哈?哈迪德設計的這座流線型建筑,除了兼顧了美觀和功能性之外,如當地政府所說,它的特點在于“不通過模仿或復原歷史而將城市與過去聯系起來,而是要通過一個極具現代性的設計重新解讀歷史在這個城市的當下意義。”這座建筑無疑成為了阿塞拜疆最顯眼的地標。
從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窺見,與iF和紅點這類設計獎不同的是,Beazley更加強調設計在解決社會問題中的重要性,這是Beazley Award的評選標準之一,也是在不久的將來,軟裝設計師應該努力的方向之一。
軟裝設計是以人為本的設計
設計作為實用藝術,有生活的一面,也有社會性的一面。設計師設計產品,其實也是在設計生活和文化,軟裝設計師更是如此。軟裝設計師是對空間二次環(huán)境重新定位的人,在空間設計和搭配中,應注重以人為本。
一方面,以人為本的設計是人性化的設計
“以人為本”的設計觀念要求軟裝設計師把更多的思考空間轉移到空間使用者,即業(yè)主的身上來,既要考慮空間和設計的美感,又要尊重主人的生活習慣,使設計更便利。如【瓦爾卡蓄水塔】,設計是連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情感樞紐。
另一方面,以人為本的設計是綠色的設計
“綠色設計”也叫“生態(tài)設計”,它是設計理想生活,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舉措。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綠色設計的3R原則(即 Reduce、Reuse、Recycle),減少污染,減少能耗,循環(huán)使用。在遵循3R前提下,軟裝設計師的空間搭配在尊重主人生活習慣的同時應尊重物品本身的屬性,并且將其價值最大化。
設計無處不在,大到國際獎項的作品,小到身邊的一草一木,需要我們留心觀察,將靈感和創(chuàng)意融入我們的設計,升華我們的理念。
作為軟裝設計師,需要將自己體會的世界觀融會貫通到空間的每一個角落。在中赫時尚的軟裝課堂,筆者采訪的眾多學員里,尤其很多年輕設計師,都說自己軟裝之路的開啟始于某個藝術大師或者藝術作品的深深觸動,希望自己能夠通過設計,通過作品,給他人給自我?guī)韮r值。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對設計、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時候,我們欠缺的只是一扇輕輕推開它的門。
▼
10月家居軟裝課程開始報名!
請點擊閱讀原文,填寫信息
10月課程(10.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