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架構的改變,中國消費者追求更為個性化消費的今天,人們對于衣物的消費需求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中國原創(chuàng)設計這個時代變得前所未有的豐滿。
百貨商場曾經是 20 世紀美國人以及 21 世紀早期中國人愜意的購物去處,如今卻盛況不再。
對于中國百貨業(yè)而言, 百貨行業(yè)的低迷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這里是幾個可怕的數(shù)據(jù):
2012、2013、2014 年百貨業(yè)關店 7 家、15家、23 家。關店潮并沒有結束,截止 2015 年 6 月 30 日,百貨關閉 25 家,上半年的關店總數(shù)甚至超過了 2014 年一整年的數(shù)量。而在掙扎中尚存的百貨,營業(yè)面積比去年同比減少 1619.65 萬平方米,相當于減少了 81 個西單大悅城。
體驗經濟下,曾經無限風光的傳統(tǒng)百貨開始失去光環(huán)
曾經風光無限的傳統(tǒng)百貨業(yè),自二十一世紀初開始,受到更能給與消費者體驗感的購物中心的沖擊,開始逐步失去光環(huán)。除了外部市場因素,商場內部對供應商苛刻的管理體制也是導致其開始沒落的原因。商場一直比拼的是“平效(每平方米每月銷售)”,雖然條件苛刻,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因為業(yè)態(tài)相對單一,百貨商場幾乎是品牌供應商不二的選擇。然而當更多的選擇出現(xiàn)時,尤其是在體驗經濟下,品牌供應商與商場也有了更多抗衡資本。
為了對抗新興的購物中心的競爭,一些業(yè)績出色的商場又威脅品牌供應商簽訂“排他協(xié)議”,進入本店即不可進入購物中心。所謂商場如戰(zhàn)場,這種充滿了硝煙味的明爭暗斗充斥了市場。而各大商場因為只追捧成熟的、業(yè)績好的品牌,導致商場品牌嚴重的同質化。最后的結果就是大家大打價格戰(zhàn)。
而如今仍聲名在外的英國百貨商店 Selfridges 在 20 世紀初期就提供了教科書式的百貨商店服務,他們對銷售員訓練有素,增加各種設施讓顧客盡可能地在商店久留,這其中還包括當時罕見的電視轉播和日后成為百貨商店標配的藝術展。
有些努力看起來相當動人,一些還沿用至今,剩下的卻少有改進。
還有就是據(jù)說餐飲和電影院可以帶來人流,說來說去還是體驗
看起來,百貨目前做的大多數(shù)改變都沒能解決核心的問題,人為什么不喜歡在百貨商店購物了,就算打折、開餐館、電影院,還是沒有人想來? 是人不喜歡出門了嗎?并不是,他們只是換了一個地方而已 - 購物中心。
購物中心和百貨的最大區(qū)別是,百貨需要你走到收銀臺結賬,而購物中心你可以直接在品牌商門店里結賬。可能更直觀的是,百貨強制要求你繞著樓層走滿一圈,才能上下電梯,而在購物中心比如上海 iapm 環(huán)貿廣場,各處都有電梯,商場留白多、也寬敞。
還有獨立設計,可惜他們拒絕了?!胺凑麄儸F(xiàn)在買的東西都是我們不賣的。” 梅西百貨 CEO Terry Lundgren 說
多元化經濟造就了多元化的經濟方式,在電商沖擊下,線下零售商如何通過多元化的服務來吸引顧客?不得不說,可能每家店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存銷售技能,但未必是個長久保障。
隨著中國經濟架構的改變,中國消費者追求更為個性化消費的今天,人們對于衣物的消費需求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中國原創(chuàng)設計這個時代變得前所未有的豐滿。
毋庸置疑,設計師的設計是服務于市場的而非單純的服務于自己的設計夢想,而瘋狂發(fā)展的市場又讓多少設計師的作品能夠面向市場?而又有多少的設計作品肯令消費者非此買單?
在這個越來越個性化的年代里如何讓消費者心甘情愿的為你的“情懷”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