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運營,需要張弛有度。
近年來,咖啡產業(yè)在中國發(fā)展迅速。前瞻研究院發(fā)布的《2017-2022年中國咖啡廳行業(yè)市場前瞻與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分析報告》顯示:
2007年我國咖啡館數量僅15906家,2012年快速增長到31794家,在2016年突破了80000家,2012-2016年咖啡廳數量年均復合增速約為28%。
目前咖啡市場銷量規(guī)模約700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在15%左右。國信債券發(fā)布的《咖啡行業(yè)專題研究》預測,到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銷量規(guī)模將達到3000億元。
當前國人的咖啡消費仍處于起步階段,咖啡年銷量保持在3萬噸到4萬噸之間。這與美國的170萬噸相比差距懸殊。同時,消費結構與全球市場還呈現(xiàn)出“脫節(jié)”狀態(tài),全球范圍內現(xiàn)磨咖啡消費占比近90%,而在我國僅占18%。
由此可見,未來國內咖啡市場上升空間巨大。但不少從業(yè)者或者想要創(chuàng)業(yè)的朋友都存在這樣的疑惑:
為什么很多咖啡店不掙錢?能保本兒就算不錯了?
為什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機器成本,卻難以得到對等的回報?
1812期咖啡訓練營的學員們在學習了基礎知識以及實操課程后,實地探訪了大眾點評五星咖啡店——Bracket Coffee,去看看它的經營之道。
Bracket Coffee位于工體北門,由于地處三里屯商圈,Bracket Coffee將顧客群體定位為商務人士,店鋪整體呈現(xiàn)出輕奢、簡約的風格。
Bracket Coffee總面積約700平米。除了星巴克等大品牌,在北京城中Bracket Coffee的面積能躋身前五,充足的空間資源為其提供了其它家難以逾越的優(yōu)勢,成為舉辦團體活動的不二之選。
但如果只是地方大,它是肯定無法滿足現(xiàn)代都市白領的高品質要求的。
首先從裝修設計上來看,Bracket Coffee一層、二層的屋頂都以咖啡為主題進行了設計——參差不齊的亞克力、角度各異的木板,排列起來象征咖啡萃取的變化。既清新簡約又向客戶傳遞了咖啡文化。
其次Bracket Coffee還為咖啡愛好者了解咖啡、了解店鋪文化提供了學習機會——在店鋪的一角,店主對店鋪使用的咖啡豆進行了介紹,包括咖啡豆的產區(qū)、品種、海拔、處理方式以及烘焙度,并用實物對咖啡烘焙前后的狀態(tài)進行直觀展現(xiàn)。
同時,咖啡廳在樓梯口設置了轉盤,對咖啡豆在不同烘焙階段的反應及狀態(tài)進行描述和實物展示。Bracket Coffee還對店鋪所使用的儀器進行展示和售賣,讓客人對眼前這杯咖啡的信息一清二楚。
Bracket Coffee的店長希望能夠在店員無法一一解答客人問題時,客人自己能對咖啡文化、對店里的產品進行探索。
雖然六七百平的空間條件不是人人可以效仿的,但其中的創(chuàng)新點和元素卻仍值得我們消化學習,如果加以靈活運用必能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因地制宜地配置店鋪設施,并做到精細化服務呢?來聽聽咖啡訓練營姜濤老師和Bracket Coffee店長是怎么說的。
Q:經營一家咖啡店一定要購置最貴最好的咖啡機嗎?
姜濤老師:不需要?,F(xiàn)在很多經營者不考慮店鋪面向的人群、所處的地段,只是買最貴最全的機器,這有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理智的做法是在分析目標客戶群之后,進行性價比最高的選擇。畢竟再貴的機器沒有好的咖啡豆和咖啡師,也做不出好的咖啡啊。
Q:如何拿捏服務態(tài)度的分寸?有的客人喜歡聊天,有的客人喜歡獨處。
姜濤老師:其實做任何工作都是在研究人,經營咖啡就需要研究客人的消費心理和習慣,找準人群定位,用令他舒適的語言或行為去交流。
比如,一個面向社區(qū)的咖啡店,大家進進出出都是熟悉的陌生人,久而久之可能會相視一笑,這個時候服務員的熱情就可以成為他們的紐帶。而有的客人不愿意聊天,但可以記住客戶的喜好,讓客人覺得你懂他,這也是一種互動和交流。
Bracket Coffee店長:服務和交流是肯定要有的,很多老顧客和我們已經成為了比較好的朋友。一開始接觸時為了不顯得突兀,可以在加水時詢問顧客的體驗,拿到第一手反饋的同時也能夠判斷顧客是否喜歡聊天。有的老顧客都認識了,你也知道他的喜好,就可以直接買那款咖啡送給他,坐在那和他聊聊天。
由此看來,“軟”“硬”兼施本沒錯,但如何掌握好分寸,才是店鋪經營者需要認真學習的必修課。
官方微信公眾號:中赫時尚軟裝培訓
官方微博:中赫時尚上市軟裝培訓機構